房天下>东莞二手房>东莞教育房>厚街镇中心小学

厚街镇中心小学[ 小学|市一级|公立 别名:厚街中心小学]

  • 学校地址:广东东莞市厚街镇东风二路一号
  • 学校特色:语文类科技类专业学科类
  • 学校电话:0769-85817260
  • 招生简章
学校介绍

厚街中心小学的前身是厚街鳌溪小学的一所分校,原址重建于厚街菊塘坊的鳌台书院(落成于1756年)。在1908年设立私立鳌溪高等小学校,1954年9月改名厚街中心小学,1971年更名厚街圩小学,1978年又改为厚街中心小学。1998年9月搬迁到厚街中学校址。创办以来已有106年的历史,学校一直秉持“快乐学习 幸福成长 提高素质”的办学理念,以“和谐 合作 创新 领先”为校训,确立了“诚信、务实、创新”的校风,倡导“敬业 爱生 严谨 求实”的教风,培养“博学 善思 谦虚 进取”的学风。以“尊师 爱友 守纪 诚实”为班风,突出书香校园文化,发挥体艺特长,体现全员参与。 中心小学占地面积20496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1583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教职员工120人。按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的标准,目前学校所有教室、专用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拥有专用教室10间,图书室和阅览室实现电子借阅,设施设备均符合要求,能保证师生正常使用。为努力创建数字化校园,学校配有音乐广播设备,各教室内均配有多媒体设备,16台高配置电脑设备到位,实现全天候上网。

招生范围

小学一年级:2010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年满六周岁本镇户籍适龄儿童。

入学条件

小学一年级:2010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年满六周岁本镇户籍适龄儿童。

学校特色描述

学校拥有一支开拓、务实、团结、奉公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努力实施柔性管理,体现管理的“人本性”和“情感性”,积极满足广大教职工需要,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努力保障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体现出政通人和、团结向上的喜人局面。学校将继续奋力拼搏、不懈努力,以素质教育为引领,以厚实文化为奠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回首过去,历年培育人才不少,是当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王鲁明、曾任广东省劳动局副局长王磊、广东省省委常委、广东省省委方苞、广州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永详、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巡视员王柏芳、广州市园林局艺术指导(副处级)书法家王永华、深圳市市委党校教授王添筹、珠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永……童年的母校。 恢复高考后,中心小学严谨的治学风格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延续,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中期,东莞中学初中一年级招收新生、分配给我镇择优取录名额10人,中心小学均占90%和100%的比例,居全镇之首。历年成绩优良,升中考试在1981年全县农村区数学科成绩第一名;1985年,全县农村区语文科成绩第一名。改革开放以后,中心小学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从1996年有记录以来,学校在语、数、英学科教育教学的效果都走在镇的前列,特别是在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东莞中学松山湖校区初中部向全市招生,2006年中心小学有13个名额考试,我校考到了11名,2007年中心小学有11个名额考试,考到了7名,录取比率占全镇之首。与此同时,在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方面也硕果累累,共取得集体荣誉奖项有266个。 可持续发展是中心小学全体师生所追求的目标,近三年来学校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获得了省巾帼文明岗、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东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东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东莞市工伤预防工作优秀单位、厚街镇小学教育管理质量一等奖、厚街镇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厚街镇家庭教育先进学校、厚街镇特色教育先进学校、厚街镇书法特色学校、厚街镇首届体育文化节暨第三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厚街镇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团体冠军、厚街镇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厚街镇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厚街镇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厚街镇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暨第五届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场展示活动优秀团体奖等光荣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开拓、务实、团结、奉公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努力实施柔性管理,体现管理的“人本性”和“情感性”,积极满足广大教职工需要,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努力保障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体现出政通人和、团结向上的喜人局面。学校将继续奋力拼搏、不懈努力,以素质教育为引领,以厚实文化为奠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回首过去,历年培育人才不少,是当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王鲁明、曾任广东省劳动局副局长王磊、广东省省委常委、广东省省委方苞、广州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永详、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巡视员王柏芳、广州市园林局艺术指导(副处级)书法家王永华、深圳市市委党校教授王添筹、珠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永……童年的母校。 恢复高考后,中心小学严谨的治学风格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延续,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中期,东莞中学初中一年级招收新生、分配给我镇择优取录名额10人,中心小学均占90%和100%的比例,居全镇之首。历年成绩优良,升中考试在1981年全县农村区数学科成绩第一名;1985年,全县农村区语文科成绩第一名。改革开放以后,中心小学加强对

[显示全部]
免责声明:入学情况仅凭历史经验总结,在此不承诺升学事宜。购买房屋时,请谨慎核查。